网上有关“初二必看文言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二必看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人教初二语文必读古文
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23* 马说 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 宋濂
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己亥杂诗》裘自珍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登幽州台歌
送元二使安西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登飞来峰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但只有《满井游记》课后米有要求背,其他都有)
2. 初中阶段必读的古文和古诗论语十则 ——孔夫子的智慧板书 春秋孔 子
鱼,我所欲也 ——世界上最难的选择 战国孟 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安乐与苦难之间 战国孟 子
曹刿论战 ——智慧的声音与回响 《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人内心的明镜 《战国策》
出师表 ——历史与我们内心的荒莽 三国诸葛亮
桃花源记 ——诗人的精神乌托邦 晋陶渊明
三峡 ——山川世界的无尽前沿 北魏郦道元
马说 ——知音的古典之殇 唐韩 愈
陋室铭 ——诗人的精神草庐 唐刘禹锡
小石潭记 ——自然界的清灵之梦 唐柳宗元
岳阳楼记 ——岳阳楼上的隐居者 宋范仲淹
醉翁亭记 ——太守的梦境花园 宋欧阳修
爱莲说 ——一朵莲花的精神史 宋周敦颐
记承天寺夜游 ——夜色弥漫中的行吟 宋苏 轼
送东阳马生序 ——风雪中的一卷线装书 明宋 濂
关雎 ——诗经里的桃花流水 《诗经》
蒹葭 ——历史上最美的秋天 《诗经》
观沧海 ——沧海之上,星空之下 汉曹 操
饮酒 ——一个人的菊花和酒 晋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烟尘弥漫的他乡路 唐王 勃
次北固山下 ——晨曦中的青山绿水 唐王 湾
使至塞上 ——塞外的长河落日 唐王 维 闻王昌龄
左迂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的愁心明月 唐李 白
行路难 ——李白的漫漫精神之路 唐李 白
望岳 ——对古老泰山的尊崇 唐杜 甫
春望 ——春天的残花之痕 唐杜 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草庐的风雨故事 唐杜 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风雪中的离别之歌 唐岑 参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的春色烟柳 唐韩 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颠簸的人生苦旅 唐刘禹锡
观刈麦 ——生活的守望者 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春光明媚的日子 唐自居易
雁门太守行 一一遥想当年漫天秋色 唐李 贺
赤壁 一一忧愁的历史词典 唐杜 牧
泊秦淮 ——烟雨秦淮河 唐杜 牧
夜雨寄北 ——雨夜的忧思 唐李商隐
无题 ——灿烂星空下的月光之歌 唐李商隐
相见欢 ——秋天寂寞的梧桐树 南唐李 煜
渔家傲 ——古典的牵挂 宋范仲淹
浣溪沙 ——瞬间的华丽与凋零 宋晏 殊
登飞来峰 ——闪光的智慧 宋王安石
江城子 ——苏轼的放达与沧桑 宋苏 轼
水调歌头 ——月光里的流年似水 宋苏 轼
游山西村 ——柳暗花明的历程 宋陆 游
破阵子 ——灯花之下的寒光 宋辛弃疾
过零丁洋 ——宋朝的山山水水 宋文天祥
天净沙 ——斜阳下的忧伤之思 元马致远
山坡羊 ——悲痛的黄土 元张养浩
己亥杂诗 龚自珍
3. 中学生必读古文1、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庭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集》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4. 初中生有那些必读的名著和文言文(具体)你真幸运,正好我昨天整理一天,整个初中必学文言文,带翻译、、文 言 文 总 汇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翻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
"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木兰诗 选自《乐府诗集》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
5. 初中阶段必读哪些古文书籍说实话没有所谓“必读”的,如果你不想读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或是应付考试,也没人能把你怎么着,即使课本中的古文不学又怎么样呢?如果你有把握中考、高考关于古诗文和默写的分数都不要也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的话。
如果仅仅为了考试,那原则上讲读了课本中的篇目和考试、练习中所出的文段就可以了,没兴趣的话老师推荐的都不必多看。如果有兴趣的话那你自己就可以找古文来读,高中课本包括初中课本中有不少“节选”,那就找全篇来读呗,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还可以由所学的作者的一篇文章延伸去找他所有的著名篇目,也可以按照专题来,比如高中课本中《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都是关于秦统一六国不久又被人所灭的。
也可以找擅长古文的老师请他推荐一些古文书籍,向我们老师就提过《古文观止》。
6. 求几篇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良狗捕鼠
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吕氏春秋·士容》
翻译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寓意:有了人才如果不善于使用,就不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文言文
1. 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的文言文课文原文
我学的是人教版,别的版本我不知道!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短文两篇1、《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⒃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有的版本为盛)爱牡丹。
予(yú)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核舟记---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í)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guān)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mí)勒,袒胸露(lòu)乳(rǔ),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诎(qū) 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pān)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yí),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xū)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ruò)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计其长曾(zēng)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mù)。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guǎ)、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杜甫诗三首1、《望岳》2、《春望》3、《石壕吏》三峡---郦道元短文两篇1、《答谢中书书》---陶弘景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诗四首1、《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2、《使至塞上》---王维3、《渡荆门送别》---李白4、《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晓臣《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p.s因为小生还有别的事,所以只提供文章的名字,至于具体内容网上应该都能查到。
。
2. 语文八年级的全部古文与朱元思书 一、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湍急流。
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高。邈,远。
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
见通“现”,露出。 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
共色一样的颜色。 从流随着江流。
从,顺,随。缥(piǎo)碧青白色。
无碍毫无障碍。 甚箭比箭还快。
夹岸两岸。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
负,依凭。 竞上争着向上。
竞,争。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千百形容很多。 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
作响发出声响。 相鸣互相和鸣。
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
绝停止。鸢 (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
柯(kē)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犹像。 交映互相掩映。
二、阅读探究 1. 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 2. 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3. 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
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 5. 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 整体形象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 生长状态奇。
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 自然声音奇。 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 6.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
7.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 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
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
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三、拓展延伸 1. 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 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
四、参考译文,见参考书!重点记住几个句子的翻译!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基本知识 (一)文学常识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 文言词语1. 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
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
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
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 4.常规词语 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
假借借。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以,因为。
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游交游,交往。趋快走。
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望,声望。
隆,高。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
请请教。或有时。
斥咄(duō)训斥,呵责。色表情。
恭恭顺。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卒终于。
获收获。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曳,拖,拉。
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媵(yìng。
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上册必背课文
1.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那些古文
1《论语》
六、《钱塘湖春行》
七、《童趣
一、《伤仲永》《木兰诗》三、《孙权劝学》
四、《口技》
五、《两小儿辩日》
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二、刘禹锡的《陋室铭》
五、《大道之行也六、杜甫的《望岳》
十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十七、杜甫的《石壕吏
一、《与朱元思书》二、《五柳先生传》三、韩愈的《马说》:
(1) 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3)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在人才辈出的今天,如果我们有才华没被发觉却不懂得毛遂自荐的话,定会落得《马说》中的“千里马”的命
四、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杜牧的《赤壁》: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七、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九、《小石潭记》
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十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十二、陶渊明的《饮酒》:
(1十三、李白的《行路难》:
十四、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十五、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六、龚自珍的《己亥杂
一、《故乡》
二、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十二、夏完淳的《别云间》: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曹刿论战》
六、《关雎》:
七、《蒹葭》:
2. 求10篇初中课外文言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浦口区桥林中学语文组一、《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解释加点的词春往而冬反( )迷惑失道( )遂得水( )翻译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参考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赵襄主学御全文译文: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
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
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1、.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
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二)、老马识途全文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浦口区桥林中学语文组一、《学者有四失》①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
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
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2)、然后能救其失也 _________(3)、或失则易 ______________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③使:假使。
阅读训练1、下面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杨朱之弟曰布 B、迎而吠之C、莲,花之君子者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衣素衣而出 _______________(2)、衣缁衣而反 _______________(3)、子亦犹是也3、翻译句子。
(1)、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2)、向者使汝狗。
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上册必背课文有文言文和古诗,具体如下:
1、文言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
2、古诗:《望岳》《春望》《石壕吏》《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长歌行》《野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早寒江上有怀》《黄鹤楼》《送友人》《秋词》《鲁山山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浣溪沙》。
关于“初二必看文言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映波]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mster.com.cn/zsfx/202511-183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映波”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二必看文言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二必看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人教初二语文必读...
文章不错《初二必看文言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