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导语:根据病情决定卧位,慢性菌痢宜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则取右侧卧位。患者臀部抬高10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液量在200ml以内可用漏斗或注射器缓慢灌入。
大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1.刺激肠蠕动,解除便秘,排除肠胀气;2.应用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3.清洁肠道,为某些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4.稀释和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操作:1.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的病情、合作程度、肛周情况。(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灌肠溶液为0.1-0.2%肥皂水、生理盐水。液体量为成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温度以39-41℃为宜,降温时用28-32℃,中暑病人用4℃生理盐水。(3)关闭门窗,适当遮挡。
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解释,嘱其排尿,屏风遮挡。(2)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露出臀部,垫治疗巾及橡胶单于臀下,弯盘放于臀边。(3)挂灌肠筒于架上,液面距肛门40-60cm,润滑肛管,连接玻璃接管,并排气,夹紧肛管。(4)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成人7-10cm,小儿4-7cm),松开夹子,使溶液缓慢灌入。(5)观察液体灌入情况,如灌入受阻,可稍移动肛管;有便意时,适当放低灌肠筒,并嘱病人深呼吸。(6)液体将流完时,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保留5-10分钟后排便。(7)清理用物,并做好记录,如1/E表示灌肠后大便一次。
注意事项:(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
目的: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出积气,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危重、老幼病人及孕妇等。
操作:1.操作前准备:(1)评估病人、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及用物。溶液温度为38℃。选用?1、2、3?灌肠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或选用油剂,即甘油或液体石蜡50ml加等量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120-180ml。
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至病床边,病人准备及环境准备同大量不保留灌肠。(2)润滑肛管,将注洗器接于肛管,排气并夹紧肛管,插入肛管7-10cm,放松夹子使溶液全部流入。灌毕再注入温开水5-10ml。(3)捏紧肛管并拔出,嘱病人保留10-20分钟后再排便。(4)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并记录。
气功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之一,源于“导引”和“吐纳”,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调身(身体姿势)相结合的练气和练意的功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安宁,邪去正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功效。
气功法是指导病人用意念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适应范围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能养(生)、能防(病)、能治(病)。
①气功养生:老弱病残者──摄生防病、治病强身。
②气功治病:常见病证──哮喘、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肿瘤、溃疡病、神经衰弱。
康复期──恢复元气、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养生长寿。
气功的种类
总的分为两大类:动功和静功
①动功
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
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以调身为主,即所谓“外练筋骨皮”,亦叫外功。如按摩拍打功。
②静功
特点:外静内动、静中有动,以存想吐纳为主,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及“内练一口气”也叫“内功”。常见的内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
从功法和效果上分:四种类型
①静养功:以静养精气为主
特点:是运用调息和调心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如内养功、松静功等,运用低代谢产生高效能。
②体操型:以动练筋骨为主
特点:通经活络、强健筋骨
如:强壮功是把儒、道、佛三家用于呼吸养生的练功方法整理而成的一种功法,侧重于调心。
③按摩型:以外动求内静
特点:导引气血、扶正祛邪。如沐浴功,摩腹功、保健功等。
④自发型
特点:内气运行、运动筋骨、壮骨强身。如自发五禽戏功、鹤翔桩、发动功。
练功三要素
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掌握练功三要素,即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这三要素是练好气功的要领。
调身
调整练功的姿势,其目的是帮助入静,自然的、放松的姿态和动作是练好气功的先决条件,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姿势自然舒适,能增强机体内脏功能,可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分配,所以练功时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而不同的功法对练功的姿势亦有不同的要求。
调身的要求:宽衣解带、舒适自然。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常用的为坐、卧、站式。
坐式:分为平坐式(方凳)、靠坐式(椅子)、散坐式(地上)、盘坐式等。
一般选择高低(坐下后脚要落地,膝与椅平)宽平适宜的木椅或凳,身体端正,臀部放平,躯干与两腿垂直,稳坐于凳上,头略向前低,两腿分开,两足距离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两膝弯曲呈90°,足底着地,两关节自然弯曲放松,两手掌心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目轻闭,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部,意守丹田,耳如不闻,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
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①仰卧式:人体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地枕于枕上,枕头高矮适宜,肩下垫高10cm的棉垫,使头部与上身成坡形高度,保持呼吸通畅,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平伸并拢,两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平放于两腿的外侧面,耳、目、口、鼻与坐式同。
②侧卧式:练功者取侧卧位(两侧均可,但以右侧为佳),头略向前倾,平稳地枕于枕上,枕头高低要适宜,上面的手臂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位;下面的手臂平放于枕上,掌面向上,手的距离距头约6cm远,腰略向前曲,下面的腿自然伸直微弯曲,以舒适为度,上面的腿弯曲120°,放于下面的腿上。眼、耳、口、鼻同上。
站式:有自然式、三园式、下按式之分。
一般可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取立正姿势。头要正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两手臂微弯曲放于小腹前,掌心向下或向里;或放在胸部如抱球状,两手距离约3cm,以舒适自然不用力为度。
行式:行走时胳膊前后摆动,前摩腹,后捶腰,并配合呼吸的一种方法。有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法。
调整姿势是气功锻炼的第一步,姿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故前人指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顺则气散乱”。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心,“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越调”,乃心息相依也。调整呼吸是通向入静状态的桥梁,大多数气功功法都是以调息入手,只有调息娴熟,才能达到应有的练功深度,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呼吸分明了却仙”的说法。
调整呼吸与思想入静密切相关,柔和而匀长的呼吸,有助于精神的放松和宁静,而用意识调整呼吸的过程,就是使思念、意想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的过程。调息的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随着练功深度的增加,逐步做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初练时要求自然,不要强求细、静、匀、长,而是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此外要选择空气新鲜、干湿冷暖适度的环境,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皆可。鼻塞不通者,可用两手拇指鱼际相对搓热,轻擦鼻两侧直至发热通气;或以拇食二指按揉迎香穴,如仍不通,也可用口呼口吸法,但口不可开大,只开启一小缝。
关于“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寒林暮鸦]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mster.com.cn/zsfx/202511-10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寒林暮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护士基础护理学之不保留灌肠》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