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细胞内的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DNA和RNA。细胞衰老死亡后被溶酶体等分解,DNA和RN又被重新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就这样一直循环,互变。2.糖类在生物体中是重要的能量供应者之一。糖类以多种形式和通过多种机制,对生物体起到保护和防卫作用。糖类还是生物体内一种信息分子3.(1)细胞定位不同:胞质中;线粒体(2)酰基载体不同:ACP;COA(3)发生的反应不同: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4)参与酶类不同:2种酶系;5种(5)辅因子不同:NADPH;FAD,NAD+(6)ATP不同:耗7ATP;生成130ATP(7)方向不同:甲基端向羧基端;相反4.转化:TCA,乙酰COA进入乙醛酸循环(GAC),脂肪酸合成的原料从线粒体转到其膜外通过:乙酰COA在线粒体内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可以透过线粒体膜进入细胞质,然后在柠檬酸裂解酶的催化下生成乙酰COA和草酰乙酸5.是嘌呤核苷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这一过程的内容是:次黄嘌呤核苷酸与天冬氨酸作用形成中间产物腺苷酸代琥珀酸(adenylsuccinate),后者在裂合酶的作用下,分裂成腺嘌呤核苷酸和延胡索酸,腺嘌呤核苷酸(腺苷酸)水解后即产生游离氨和次黄嘌呤核苷酸。6.各种tRNA的一级结构互不相同,但它们的二级结构都呈三叶草形。这种三叶草形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含有四个螺旋区、三个环和一个附加叉。四个螺旋区构成四个臂,其中含有3′末端的螺旋区称为氨基酸臂,因为此臂的3′-末端都是C-C-A-OH序列,可与氨基酸连接。三个环分别用Ⅰ、Ⅱ、Ⅲ表示。环Ⅰ含有5,6二氢尿嘧啶,称为二氢尿嘧啶环(DHU环)。环Ⅱ顶端含有由三个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称为反密码环;反密码子可识别mRNA分子上的密码子,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重要的翻译作用。环Ⅲ含有胸苷(T)、假尿苷(ψ)、胞苷(C),称为TψC环;此环可能与结合核糖体有关。tRNA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成为倒“L”字母形的三级结构(图3-2-6)。7.(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和一般催化剂相比,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如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和一般催化剂一样,酶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在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所以在细胞中相对含量很低的酶在短时间内能催化大量的底物发生变化,体现酶催化的高效性。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但不改变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G),因而使反应速度加快,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常数(equilibrium constant)。
(2)然而酶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其自身的特性:(1)酶催化的高效性:酶的催化作用可使反应速率提高10^6~10^12倍,比普通催化剂效能至少高几倍以上。(2)酶催化剂的高度专一性:包括反应专一性、底物专一性、手性专一性、几何专一性等,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特定的物质。如糖苷键、酯键、肽键等都能被酸碱催化而水解,但水解这些化学键的酶却各不相同,分别为相应的糖苷酶、酯酶和肽酶,即它们分别被具有专一性的酶作用才能水解。(3)酶催化的反应条件温和:酶促反应一般在pH=5~8的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围为20~40℃8.核酸变性的定义为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由双链解旋为单链的过程。9.主要意义在于为机体提供磷酸核糖和NADPH。1 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2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1)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2)NADPH参与体内羟化反应。(3)NADPH还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10.人体的内的尿素主要来源于人体代谢含氮的氨基酸,蛋白质(主要的氮源)及其他含氮的化合物得来的的.人体合成尿素不是代谢的目的,而是为了把蛋白质,氨基酸及其他含氮的有机物中在代谢中产生的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的方式.
还望你可以采纳,谢谢
问答题(20分):微生物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简要论述.
1.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生态因素?有何功能?如何分类?
答案: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3.除光、温度、水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
答案:还有空气、火、食物、土壤和理化特性等。
4.生态因素对生物的作用有哪些特征?
答案:一是综合作用,即各种生态因素不是单独的起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作用;二是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不是相同的,有的对生物起主导作用;三是不同因素不可替代;四是作用效果具有阶段性。
5.对某个或某种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否相同?举例说明。
答案:不相同。例如,在干旱的地区,水分的多少往往是影响陆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而在河流和湖泊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往往是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海洋生物的垂直分布与光照的透射情况密切相关;对长日照、短日照生物而言,能否正常繁殖取决日照时间的长短。
6.生态因素与环境因素相同吗?海拔高度、纬度高低或水域浓度是否是生态因素?为什么?
答案:不同,前者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后者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物生存的所有因素。海拔高度、纬度高低或水域浓度等属于环境因素,但不是生态因素。因为它们是通过阳光、温度等生态因素间接地对生物产生影响,而本身并没有直接影响。
7.在养鸡场内,一进入秋天,晚上在鸡舍里要用大功率的白炽灯照射,这是为什么?
答案: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动物的繁殖活动。鸡需要在长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繁殖,到了秋天,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的性腺开始退化,产蛋量逐渐下降。晚上用大功率的白炽灯光照射,实际就是延长光照时间,维持鸡性腺的发达程度,提高产蛋量。
8.高原或高山植物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特点,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的结果?为什么?
答案:温度。因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9.生物与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同种生物内与不同种生物间的表现形式各有哪些?
答案:生物与其环境中的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两种。同种生物内,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与捕食等形式。
10.农作物种植过密,往往造成减产,造成的原因是竞争还是斗争?种植农作物时,因管理不到位,杂草疯长、粮食减产的原因呢?
答案:是种内斗争。竞争是种间关系,同种生物因争夺空间、营养等而形成的斗争属于种内斗争。杂草疯长时,减产的原因是是种间竞争的结果。
11.种内斗争对该种生物的生存所起的作用都是有害的吗?
答案:不是。种内斗争对不利于环境被淘汰的个体来说是不利的,但对种的生存和进化是有利的,有利于优良个体的保存与发展。
1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大肠杆菌“寄生”在人的大肠内,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因为大肠杆菌靠人体肠道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同时,它又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供人体利用,因此,大肠杆菌与人的关系是互利共生关系
环境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通常从细菌和真菌两方面,考察样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其相互作用,如促进、拮抗等.来源于极端环境或者特殊环境的样品,较容易从中发现新菌种或对人类有益的菌,属于生态学范畴.进一步需要分析其代谢产物或者进行遗传分子改良,用于农业、工业、医学用途.
分类:微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分析:体上讲,微生物种类多,且很多属于原核生物,DNA容易发生变异,从而造成性状甚至种类的变异.
从结构上讲,微生物的通有结构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间体,DNA区等等.但是有些种类或者同种类的细菌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会有其他特殊结构,比如鞭毛、性毛、菌毛、荚膜、微荚膜、粘质、外膜等结构.
关于“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千枫]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mster.com.cn/zsfx/202510-25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千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细...
文章不错《关于生物化学的一些问答题》内容很有帮助